1929cc威尼斯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经世济民·经华 |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于爱芝教授专访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11-08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立德树人、潜心育人上精心耕耘、默默奉献、硕果累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党支部建设上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力求突破——他们就是经济学院各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带动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实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优势,为经济学院教学、党建各项工作源源不断注入活力。“经世济民·经华”专栏,“经”意为经济学院,“华”取精华、光彩之意,而“经世济民”是经济学院全体师生作为经济学人的高尚情怀。栏目本学期将推送对经济学院七位党支部书记的专访,展现党支部书记优秀风采,谱写经院党建华美篇章。

★于爱芝教授简介

于爱芝,中共党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产品价格与市场运行、农业政策评估、农业对外投资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于2020年带领跨学科研究团队与宕昌县人民政府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协助学校科研处成立“中央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宕昌研究基地”,受聘担任研究基地主任,参与打造全国贫困治理的“宕昌政策试验场”,荣获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专访

2021年10月20日20点,经济学院糯米传媒中心采访组对于爱芝教授进行线上专访。

问:您在立德树人、育人方面有什么做法和经验?

答:

我认为,作为专业课老师,要把“立德树人”的观念通过学生不自觉的方式、通过专业课的讲授向学生传递。从我个人近20年的教学体会来看,我觉得,对学生的思政上的引导,应该贯穿于学生可以接受的、我称之为“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比如,我们面向全校大一、大二本科生开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课程,鼓励学生努力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并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我们通过给学生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学习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追求所谓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一定要有对整个社会、对整个民族、对整个国家的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我们现在学习经济学、未来研究经济学,永远要立足于整个社会的现实需求,要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建立起经济学直觉,在形成直觉的过程中掌握多种方法。

我觉得要充分做到学和用、知和行,要辩证统一。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断,我们不应该用简单的说教方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我觉得,把立德树人和育人放到实践中,包括做研究、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再用细微方式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我个人是这样做的,学生也易于接受。

于爱芝教授为学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

问:您在党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方面有什么做法和经验?

答:

作为国际经济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我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支部的功能。学院党委是直接和校党委来对接具体的党务工作,执行校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而真正执行工作的其实是在基层党支部,即教工层面上的党支部。我认识到,我们党支部是作为最基层的党支部,是团结和凝聚我们所有教工党员的组织方式和平台。在此功能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认识: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从我们支部来看,第一点是要在党史学习、跟我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等活动,把大家团结、凝聚起来,让支部充满凝聚力;第二点是除了严格执行上级党委布置的任务、开展其他党支部活动之外,我们教工党支部要把党务工作跟我们的专业结合起来,做实、做牢

我认为,教工党员开展党务活动,要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科研工作,而且科研工作要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决策,满足不同需求。三个“有利于”是比较客观的、标准的,因此我们用三个“有利于”来检验我们教工支部的工作成效。只有满足三个“有利于”,我们的教工党支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才能把党务工作真正做实、做牢,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

另外,我们国际经济系教工党支部也与校外产业部门的党支部开展共建,以了解社会的行业需求,这样,我们党支部的教师在授课时会更有针对性。本学期我们党支部准备与国际商务专硕的硕士研究生开展共建活动,比如说,面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什么、就业方向是什么——我们与国际商务相关政府部门或国际机构开展一些共建活动,这样能把教工党支部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更紧密地结合。未来,我们的工作也要体现我们党支部的活动特色、专业特色,也要体现刚才我所说的三个“有利于”。

组织生活会

于爱芝老师讲党课

支部组织生活会后重温入党誓词

★学生眼中的老师

我眼中的于老师可以由三个关键词概括:“赤子之心”,“德才兼备”与“春风化雨”。

首先是“赤子之心”。于老师一直坚持“三农”问题研究,展现出对专业和事业的无限热爱,这对师门中的所有学生都有很深的影响。在加入师门之前,我就了解到老师在农业农村研究领域建树斐然;加入师门之后,我也有幸作为于老师的“小助手”,亲眼见证老师投身各类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不断推动高校与政府、行业的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以致用”,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农业国际合作工作做出诸多贡献。想必只有秉持一颗执着的赤子之心,才能像老师一样长年躬耕于心爱的事业,并为后来者指引方向吧。

其次是“德才兼备”。作为一名深受大家喜爱的经济学教师,于老师不仅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对学生十分关心爱护,无论于德于才都是我们这些“小虾米”的榜样。上课时,老师总是乐于与我们分享精彩独特的观点与见解,进而帮助我们拓展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认识;在平时,老师也始终展现出温暖真诚的待人接物风格,从未让我们感觉到代沟和隔阂的存在。此外,老师还常常对自己的成就非常谦虚,总是不断对我们说“其实我也要向你们学习”,这大概就是“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者气度吧。

最后是“春风化雨”。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贯彻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学习上,老师总是致力于向我们传授广博精深的知识;在生活中,老师也十分乐意了解我们的思想情况,并孜孜不倦地提出建议和指导。我和其他同学总是惊叹于老师在工作生活中展现出的热情与责任感——“希望以后能成为像于老师这样的人”,这大概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过的念头,也是我们常在精进自我时对自己默念的激励。作为一个研三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后,我也必然会深深记得于老师的一言一行,并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指引。

——2019级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刘家希


明育人之责,用德才滋养学生;守赤子之心,用实干躬耕党建。身为一名教师,于爱芝教授润物无声,以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于爱芝教授求真务实,用“三个有利于”的准则建设国际经济学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于爱芝教授为经济学院党建事业和育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条:振奋!经济学院师生热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高级经济学家Mun Sing Ho博士做客经济学院“海外学者经济学前沿课程”

版权所有:1929cc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