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下午,经济学院课程思政专家座谈会暨课程思政项目中期交流会在沙河校区11号楼308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李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峰、《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主任王青林列席指导,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学院党委副书记耿卉、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专项工作中心主任何召鹏,及专业教师蒋选、韩金华、杨晓兰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主持。
本次会议分为三个环节:主题发言、课程思政项目中期交流、院长总结。
首先,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李涛为本次会议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经济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有想法、敢创新。他鼓励学院在“课程思政”上继续多投入,倡导任课教师人人挑起“思政担子”。同时,他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代表经济学院课程思政团队向与会专家、教师汇报了学院课程思政的工作思路和进展。她用“五有”概括了学院现有课堂思政项目的突出特点:学院有氛围、团队有特色、课程有品牌、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
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峰以《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为例,分享了人民大学的经验。他认为,课程思政应秉承优良传统,传承师德师风,在课程的宏观框架和微观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后,他指出,课程思政不应固步自封,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随后,《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主任王青林带大家回顾了近年来我国课程思政相关的政策及举措,讲解了课程思政教学论文的写作要求,并建议老师多关注教育改革的焦点,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重视教改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
课程思政项目中期交流环节由何召鹏老师主持,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分别向大家汇报了项目的进展、取得的成果及待解决的问题。
蒋选教授讲述了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认为应“润物细无声”,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韩金华教授认为《资本论》是极富有思政元素的课程,需要教师制定系统的授课框架并研究每个环节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杨晓兰老师以《区域经济学》为例,提出应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俞剑老师以新冠疫情为课程背景,引导同学们思考疫情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现实情境中。何召鹏老师基于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思路提出了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创新。田子方老师从《宏观经济学》课程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大数据、案例教学等生动的教学形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金星晔老师指出,近现代中国经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增长奇迹,在历史进程中以及中外经济史的比较中可以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戴若尘老师从《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出发,分析了经济学不同学科间的理论差异,由此提出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客观现实出发,比较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历程间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赵扶扬老师从《宏观经济学》教学出发,通过在教学内容插入了大量的中国发展数据,并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发展变化以及中国的制度优势。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耿卉老师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介绍了学院现有的专业思政队伍,认为应加强班主任的带领作用,将思政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接下来的项目推进中继续发扬学院传统,配合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政治教育。
会议最后,陈斌开院长进行了总结,他感谢与会专家的悉心指导以及项目负责人为课程思政的辛勤付出。他指出,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紧密结合本学科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各方资源,形成了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他希望课程思政项目负责老师能够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教改成果,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